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员工文苑
老杨养蚕不差钱 ——记翁源县江尾镇新生村蚕农杨省新
作者:黄影祥    来源:编辑部     发布日期:2015-2-20   热度:5368

  在一个暖阳普照的冬日上午,笔者和翁源县信达公司蚕业生产部林经理来到翁源县江尾镇新生村鹿岭小组,采访蚕桑理事会会长、养蚕致富典型杨省新。来到鹿岭蚕桑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派村民忙冬耕的景象,180亩的连片桑田,彰显出村民大力发展蚕桑业,共同奔康致富的劲头和实力。桑田里,十多个蚕农正在开展桑田冬期管理,有的在剪桑枝,有的在犁冬晒白,还有的在清除桑园杂草和残枝。杨省新会长老杨看到我们来了,放下手中的活儿,打起招呼:
    “欢迎来指导工作呀!”
    “您好哇,老杨,今天是来向你学习取经的。”我快步上前,握住杨会长的手笑道。
    “要说有‘经’,也是林经理传授的,他是我的师傅,哈哈。”爽朗的老杨手指上前递烟的林经理幽默地说。
   “杨会长是种桑养蚕的好把手,经验多着呢,来,接烟。”林经理笑眯眯地说。
    我掏出打火机为杨会长点上香烟,笑问:“老杨,怎么样,今年蚕桑生产很旺么,跟我们介绍一下种桑养蚕的致富经吧。”
   “呵呵,致富经倒没有,种桑养蚕三十多年了,体会倒有不少。”杨会长谦虚地乐呵呵笑言。
    我们坐在田梗上,听杨会长拉开了话匣子,介绍起他从事蚕桑生产的创业故事。
    年近六旬的老杨,头上有少许白发,性格开朗,壮实的中等身材,一看就知道是个干农活的好把式。老杨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种桑养蚕,是翁源县政府号召农户发展蚕桑业的第一批养蚕户,刚开始种桑2亩多,到九十年代达到5亩多。信达公司在2001年成立后,实施“公司+科研所+基地+协会+农户”经营模式,公司小蚕工厂为农户提供三龄小蚕,承担了小蚕生产的技术风险,帮农户降低了生产成本,让蚕农饲养蚕子8~10天就可上簇结茧。鹿岭成立了蚕桑理事会,老杨任会长。老杨看到公司推行的种桑养蚕模式,依靠养蚕发家致富的决心更大了,热情更高了。为带领村民种桑养蚕,老杨很快把桑田扩种到10亩。女儿嫁到外村后,舍不得香饽饽的蚕桑业,和丈夫一起回来跟父亲一起种桑养蚕。2014年种桑13亩多,养蚕59张,蚕桑收入12.3万元,张平产值2084元,亩平产值9千元,纯收入达8万多元。鹿岭村小组有31户人,九成村民从事种桑养蚕业,去年蚕茧总产量996担(注:每100斤为一担)。种桑10亩以上的有10户,去年户均产值达9万元。由于村小组进行桑田连片规划,能有效预防农田污染,让蚕桑生产更有保障。
    说起从事种桑养蚕业对家庭生活的影响时,老杨感慨地说,从八十年代开始,种桑养蚕让我家的生活越来越好,养蚕的头十多年,虽说养蚕没有富裕,但从未为过紧日子发过愁,柴米油盐什么的,也未缺过,家里的生活总比没养蚕的村民要好一些。近十多年,由于信达公司大力推广桑叶优采法(剪桑喂蚕法)、塑料折簇等省力化养蚕技术服务,加上桑田有10多亩,产量上去了,每批蚕产茧量均有三四千元,每月生活开销不差钱。桑叶运输方式由肩挑法到牛拉车运输,再到摩托车,越来越省力,养蚕也越来越带劲儿。有了省力化养蚕技术,现在种桑养蚕真方便,“蚕子端在、桑叶剪在、摘茧扫在” (注:客家方言,意即养蚕各个环节的省时省力),改变了过去蚕子自己孵化、摘叶喂大蚕、蚕茧一个一个摘费时费劲的的老方法。
     说到蚕桑业与其他农活收入的对比时,老杨深有感触地说,干农活四十多年,算来算去,还是种桑养蚕最划算。活儿虽然辛苦点,但很值得。订单农业、保底收购价、不担风险、收入可观,还有贴心的技术服务提供……老杨板着指头,细数种桑养蚕的好处。
     隔壁田的阿贵看我们聊得正欢,也放下铲草的锄头,近前大大咧咧地夸着老杨:“而今的杨会长,日子过得蛮滋润哩,盖起了蚕桑楼,靠养蚕收入供上大学的儿子已毕业在县城大医院当医生,城里买了房子,老婆在县城看孙子,自家凭着硬朗的身体与女儿女婿一起养蚕,月收入过万,日子一年比一年红火,让我们羡慕着呢。”
    “你也不赖呀,今年比去年增收2万多,荷包也硬多了,两公婆睡觉时也偷笑喔。”老杨笑着回敬了阿贵一句。
    作为理事会长,老杨是个闲不住的忙人,组织会员开展桑田管理、蚕种发放、养蚕技术指导等琐碎而必须做的服务工作,老杨也忙得不亦乐乎。“自己累点没关系,把蚕养好了,一齐富起来才有味。”老杨淡淡地说,眉间流露出服务蚕农会员的乐趣。
     谈到往后蚕桑业的扩大打算时,老杨遗憾地说,现在上年纪了,想再继续扩大桑田面积也有点力不从心,只好让女儿女婿去作扩大计划,好好继承和壮大蚕桑业。
     说话间,老杨的女婿小吴来了,寒暄了几句之后,小吴说,听说信达公司今年要搞蚕桑农场经济,我邀约县城的老板一起来投资经营好唔好呀?
    “当然好哇,你们是养蚕的能手,能够邀请人来一起投资蚕桑农场,继续扩大蚕桑业,我们大力支持。”林经理笑答。
     热情好客的老杨抬头看日头已升到半天,快近晌午,要拉我们回家吃午饭,说有家养靓鸡,要“汤鸡(宰鸡)喝两杯烧酒”。
     我们因还有其他事,婉拒了老杨的盛情,与他握手道别:希望你们蚕桑收入再创新高,到时我们带上好酒配你的靓鸡,庆贺庆贺如何?
    “一言为定,那就说好啦,今年我带领村民发肯养蚕,年底你们一起来喝酒庆贺,首轮连干3杯,不醉不散!”老杨挥手乐道,  “呵呵呵……”
     “好好,连干3杯,一醉方休!”
      “哈哈哈……”
      一路欢笑、一路蚕桑情,传遍田野的欢笑声预示着鹿岭村的蚕桑业今年又将是一个丰收年。       

  





版权所有 广东信达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 粤公网安备 44022902440278号 技术支持:韶关普点科技

备案号:粤ICP备07013545号-1 地址: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龙仙镇建设二路213号 电话:0751-2819968 传真:0751-2821239